当前位置:首页  > 投教专区  > 反洗钱  > 正文

反洗钱宣传 |践行金融使命,织牢洗钱犯罪防控网

时间:2025-01-23   来源:人民日报、央视新闻

践行金融使命,织牢洗钱犯罪防控网

 

金融安全不仅是一个国家经济健康运行的基石,更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。洗钱犯罪作为一种隐蔽性强、危害性大的犯罪行为,严重威胁着金融秩序和经济安全。因此,坚决打击洗钱犯罪,筑牢洗钱风险防线至关重要。

 

 

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三年行动工作成效

2022年以来,中国人民银行、公安部等11部门联合开展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三年行动计划,严厉打击洗钱犯罪,成效明显。

2023年全国检察院共起诉洗钱罪2971人,是2019年起诉洗钱罪人数的近20倍。2024年上半年起诉洗钱罪1391人,同比上升28.4%,持续保持对洗钱犯罪打击态势。自2022年以来,全国法院一审审结洗钱罪刑事案件共计24062978人,自洗钱犯罪案件逐年增加。

数据来源:央视新闻客户端

 

典型案例

习某、寇某等多人为非法牟利,在明知可能被用于信息网络犯罪的情况下,将各自名下个人银行卡、账户交易密码及绑定账户的手机等非法提供给被告人王某、莫某等人。经查,上述银行账户后被电信诈骗团伙用于收取大量电诈被害人被骗资金。

其间,为转移上述涉案资金,王某、莫某等人招募并组织多人持银行卡至金店内,刷卡购买大量黄金饰品;嗣后再安排其他被告人转移黄金,将黄金低价售卖,并将得款兑换成虚拟币后转移出境。经查,王某、莫某等人先后收取、转移电诈赃款共计人民币3100余万元。

20234月至20246月,法院以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罪分别判处王某等45人四年九个月至一年不等有期徒刑,并处相应罚金;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分别判处习某等45人拘役五个月至有期徒刑十个月不等,并处相应罚金。现判决已生效。

案例来源:人民日报客户端

金融机构共同努力  织牢洗钱犯罪防控网

Ø  01

大力开展反洗钱宣传工作,提高公众反洗钱意识

开展多层次、多渠道的反洗钱宣传工作,提醒社会公众对洗钱陷阱应时刻保持警惕,保护自身合法权益。

Ø  02

严格审查客户身份,履行客户尽调义务

了解你的客户(KYC)是反洗钱工作的基础,金融机构严格执行客户身份审核流程,确保客户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。金融消费者应履行如实告知义务,积极配合身份尽职调查工作,如实提供信息,从源头上防范洗钱风险。

Ø  03

加强内部控制,构建风险防控体系

金融机构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,包括但不限于合规培训、审计监督、风险评估等,可以有效地识别和管理洗钱风。

Ø  04

拥抱科技力量,构建精准全面防控网

积极拥抱科技力量,充分利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,逐步提升对可疑交易的监测和分析能力。

 

 

日常生活中,社会公众如何防范洗钱风险?

一要选择安全可靠的金融机构,主动配合金融机构进行身份识别;

二是不出租或出借自己的身份证件、账户、银行卡、U盾和支付二维码,不使用自银行账户或微信支付宝账户替他人提现或处理金融交易;

三是积极配合金融机构进行身份识别和尽职调查;

四是对虚假刷单、虚开发票、网络跑分等行为说

五是自觉远离毒品危害,避免掉入涉毒洗钱陷阱;

六是勇于举报洗钱行为,维护社会公平正义。